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紛紛指出,實際上,貿易壁壘的高筑只能加劇各國間的緊張關系,不但不能緩解金融危機對經濟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會加深全球性的經濟貿易蕭條。2009年曾經掀起巨大波瀾的“輪胎特保案”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美國違背WTO規(guī)則,一意孤行對中國產輪胎采取特保措施,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得不償失。
應對 中國應學習先進談判技巧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中期選舉倒計時之際,美方出臺一攬子建議的做法有作秀嫌疑,要最終通過并落實也有很大難度,如果只是一種政治姿態(tài),對實際貿易影響不大。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類似動向反映出,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的逆周期貿易保護政策將由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轉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常態(tài)化,將會持續(xù)數年,中國面臨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將更加復雜和艱難。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美國卡內基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日前為《金融時報》撰稿指出,在今后的幾個月內,美國將會被迫在貿易保護或貿易逆差急劇擴大、同時失業(yè)率不斷上升之間做出選擇。幾乎可以肯定,美國會選擇前者;但如果它反應過度(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將引發(fā)新一輪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浪潮––這尤其會傷害到貿易順差的國家。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指出,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已經成為正在復蘇過程中的中國外貿最大的威脅。以紡織業(yè)為例,我國紡織商會日前對200家大型紡織出口企業(yè)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這些企業(yè)出口訂單均下降20%至30%。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不斷升級。今年一季度,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發(fā)布的召回通報涉及我國紡織服裝類產品數量同比增長近兩成,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tǒng)通報的數量增長6.3倍。
王晉斌指出,應對貿易保護政策,中國應該積極學習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先進的談判和游說技巧。中國對國外的出口企業(yè)和行業(yè)應該聯合在華投資的外國企業(yè),在國外加強公關和游說,阻止或減少類似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產生。同時,在具體的貿易保護上不讓步,體現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和貿易大國對國際公平貿易的姿態(tài)。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白樹強此前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維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加強WTO的規(guī)則和紀律,進行公平與開放的貿易,對于促進世界經濟貿易恢復增長、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爭端,應盡可能地通過多邊渠道予以解決,促使貿易摩擦非政治化,盡量避免雙邊貿易戰(zhàn)。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國際協調,積極推動貿易和投資合作,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
此外,應該繼續(xù)積極拓展新貿易伙伴或區(qū)域,也是業(yè)內人士普遍認可的。事實證明新興市場經濟較快復蘇有力帶動我出口增長。我出口創(chuàng)新高的主要原因是新興市場經濟復蘇較快。商務部數據顯示,1月至7月,我對東盟、印度、俄羅斯出口分別增長43.2%、40.1%和70.7%,增幅均超過美、歐、日等傳統(tǒng)市場。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