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在即將迎來紡織傳統(tǒng)旺季的當口,紡織人滿心期待的接單季,結果市場還是又暴雷了!“中西部某地區(qū)2萬臺織機半開半停,行情不好,那邊假粘機,針織機全部停!币晃皇傻貐^(qū)的紡織老板說道。
風吹的很大,利潤少的可憐 部分紡織企業(yè)訂單遭遇滑鐵盧 近期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了2021年1—6月份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利潤情況,服裝行業(yè)成本大幅上漲的同時,利潤也在同步擴大,而紡織行業(yè)同樣面對暴漲的成本,卻無法通過漲價來擴大利潤,因此利潤增長僅有2.3%而已。 上半年聚酯廠家也都經歷著銷售猛增、利潤翻倍的火熱局面。但與原料廠的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下游紡織訂單整體行情一般、利潤缺失。 “今年訂單利潤一直都很低,有些只能養(yǎng)養(yǎng)織機,有些甚至有些虧本,接單完全是為了保客戶,利潤雖然低,但是需求還是有的,主要看后期能不能漲價,要是漲不上去原料價格還處于高位的話,一些虧本的訂單也不會接了!币晃皇傻貐^(qū)的紡織老板表示。 今年一直熱銷的四面彈類產品利潤其實也并不高,由于氨綸價格過高,很多產品并不占優(yōu)勢,還有尼絲紡、春亞紡類的常規(guī)面料,風吹的很大,不過尼絲紡利潤每臺織機僅四五十塊錢,一些春亞紡類的產品更是只能保住成本。 市場還有部分企業(yè)的訂單情況堪憂。一家生產燈芯絨的織造企業(yè)表示:“7月淡季很明顯,目前什么品種都不好賣,廠里庫存已經有半年左右的量了。限產結束了,機器也全開了,不開更虧,本來也是全年不停的。目前也還沒有起色,往年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好轉了。”同時據一位品牌服裝供應商介紹,他們的客戶主要是歐洲地區(qū)的,他們去年訂單同比正常年份少了50%,但是今年行情并沒有好轉,反而同比下降30%。另一位家紡面料生產廠家也表示今年的訂單同比去年少了20%-30%。 印染廠方面,開機率也隨著進倉數量的減少從71%下滑至68%。由于當前依然處于紡織傳統(tǒng)季節(jié),新單跟進略顯乏力,車間機器部分開機不足,訂單多以小批量訂單為主。 疫情還在肆虐 前期訂單提早下達或許讓旺季不再旺 去年雖然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但在經過7、8月份夏天高溫之后,全世界的疫情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得益于此,國內的紡織市場贏得喘息之機,大量訂單下達,織造、印染一片繁忙。但近期高溫天竟然全球再度爆發(fā)疫情,新型的德爾塔病毒似乎完全無視了天氣炎熱的影響,各國的主要感染病例也都以新型毒株為主。南亞、東南亞、歐洲等地區(qū)不少國家和城市因此再度陷入封城,并且解封日期都是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之后了。 這點對于即將到來的紡織傳統(tǒng)旺季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以往8月份雖然處于淡季之中,但各種找樣、打樣不絕,在為即將到來的旺季做著前期準備,但是今年市場顯得較為沉寂。市場上一位紡織門店負責人介紹,近期市場上找樣的人非常少,他們已經沒有新客戶來源,做的一點訂單都是來自于多年的老客戶。正如上文中提及的中西部地區(qū)2萬臺織機半開半停就可以看出,近期的市場依舊是“一潭死水”。 處于疫情旋渦之中的歐美市場,在封城、停產的打擊下,也很難有更多精力投在紡織生產之上。前期沒有打樣、放樣的環(huán)節(jié),后面就很難有實質性訂單下達。 同時原料的持續(xù)漲價必然會影響到紡織生產。年初旺季不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年后的紡織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年前接到的訂單成本高漲無法正常生產,部分訂單只能推遲、取消。淡季之下原料價格已經每周幾次上漲了,滌絲長絲價格卻在穩(wěn)中上漲,尤其是氨綸依然持續(xù)上漲,給織造企業(yè)帶來更大的壓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同時,庫存還在升高,使得現金流偏緊,廠家的日子已經苦哈哈。如有旺季加持,漲勢恐將更加兇猛,那么下半年的行情很有可能會受到原料漲價的打擊。 來源:化纖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