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如今,漢服成為不少年輕人喜愛的服飾,穿漢服出游甚至成為時尚風潮。今年以來,由于疫情對國內出行的影響大大減弱,不少景區(qū)和漢服愛好者對漢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山東曹縣,擁有漢服產業(yè)鏈商家2000多家,原創(chuàng)漢服銷售額占全國同類市場的三分之一,為了應對暴增的需求,不少當地的漢服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卻仍舊供不應求。 01.漢服市場爆發(fā)今年市場銷售規(guī)模或將超百億 在曹縣,下至幾十元,上至上萬元的漢服應有盡有,不過還是以平價款為主,均價都在幾百塊左右。 不少普通消費者在接觸漢服時,往往會選擇較為平價的款式開始嘗試,此外,漢服的消費群體以年輕人為主,因此平價漢服也成為了不少學生黨的選擇。 曹縣當地每個銷售漢服的商家,基本都有兩個以上的網店,他們告訴記者,由于近年來漢服文化得到了較好的傳播,平價漢服市場呈現出爆發(fā)的局面。尤其是今年以來,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大大減弱,銷售更是火爆。 山東曹縣某漢服代工廠老板尹啟行:比2020年可能要好不止幾倍,以前賣個幾萬元,今年平均每個月一個店鋪大概都三十多萬的銷售額,網店能出爆款,一個款賣好了,可能一個款賣個十萬件,五萬件都有可能。 山東曹縣東南片區(qū)某快遞分部負責人岳遠成:現在漢服的快遞量,每年都在30%至40%的增長,在我們這個快遞站點來說,在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兒童漢服類也是在爆單,像有些合作商家,現在已經賣斷貨了。 當漢服這個曾經只局限于小眾群體愛好的服飾不斷破圈,意味著一個可以更加大眾化的消費品類的誕生,而漢服愛好者們對它的熱愛以及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也使得不少消費者開始收藏漢服。 山東曹縣漢服銷售商王逢青:我有一個客戶只要我出新款她都要,她個人的儲存漢服的房間大概得有好幾百套。 艾媒咨詢今年1月的報告顯示,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guī)模和市場規(guī)?焖僭鲩L,預計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guī)模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guī)模將達到101.6億元。 未來,隨著“95后”“00后”逐步走向經濟舞臺中央,他們有望成為國潮消費主力人群,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 02.面料緊缺訂單翻倍漢服制造工廠加班加點生產 位于山東曹縣東南部的大集鎮(zhèn),擁有網店18000多家。起初,這里的村民主要做的是演出服的生意,由于漢服市場日漸火爆,鎮(zhèn)上六七百家演出服廠家,不少都轉為生產漢服。第二季度進入生產旺季,鎮(zhèn)上的漢服工廠都在加班加點生產。 記者來到一家曹縣大集鎮(zhèn)的布料店,店里陳列了各色漢服布料,老板介紹說,大集鎮(zhèn)所有村都是淘寶村,做漢服的電商多、布料需求量大,制作一套漢服,平均需要七八米布。根據面料的不同,每米布的價格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而他店里的布料訂單,每年都在翻倍增加,目前一天的出貨量在二十萬米左右。 每年的第二季度,是漢服商家的生產旺季,一到這個時候,面料就開始緊缺。 山東曹縣大集鎮(zhèn)某布料銷售公司老板陳繼超:現在他們是不談價格的,都是說老板面料什么時候給我,什么時候有貨,現在就是說不是價格的問題,現在直接就斷貨了已經。 一套漢服的制作流程中,古樸典雅的印花和精美的刺繡必不可少,而當地的印花廠正在加班加點趕制產品。 山東曹縣大集鎮(zhèn)某印花廠老板孟德盛:今年幾乎是一過年以后,訂單就很多,翻倍,工人每天要加班到十一點到十二點左右,每天都要如此,目前每天產量是在七千米左右,這還遠遠不夠,達不到客戶的要求,等我們工業(yè)機調試好以后,估計每天的產量在三萬米左右。 相比印花,繡花的價格相對較高,刺繡按針數算錢,在曹縣,一元大約1.2萬針,刺繡越多、工藝越復雜的漢服,成本越高。繡花廠老板說,越來越多當地的老鄉(xiāng)們做起了漢服生意,競爭非常激烈,因此一套漢服的生產成本也在不斷壓縮。 山東曹縣大集鎮(zhèn)某繡花廠老板馬德國:利潤下降了一半還不止,現在工人工資往上漲,各項輔料全部都往上有點漲幅,利潤沒那么高了,但量慢慢上來了,訂單量多了一點。 由于漢服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當地相關的服務型企業(yè),例如網店的頁面設計、產品模特及攝影等等,也都在不斷增多。 03.山東曹縣:原創(chuàng)漢服投入加大漢服制造走向精細化 漢服產業(yè)的發(fā)展道路并不平坦,山東曹縣的漢服從最初被業(yè)內稱為山寨貨,到努力走原創(chuàng)道路,走向品牌化,曹縣漢服產業(yè)的發(fā)展也是整個漢服市場的縮影。 胡春青是曹縣大集鎮(zhèn)人,讀完博士,他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和妻子孟曉霞一起做起了演出服電商的生意,漢服興起后,他們又抓住機會轉戰(zhàn)漢服。如今線上線下,已經賣出超過10萬件漢服,但每當回憶起剛開始涉足漢服的日子,他都表示太過艱難。開發(fā)一件漢服可能需要十天半個月,甚至是好幾個月。 漢服有嚴格的形制要求,但同時也講究配色、刺繡圖案乃至生產工藝方面的原創(chuàng),因此需要獨立設計。起初,不少當地的商家直接模仿原創(chuàng)作品生產漢服,被漢服愛好者詬病為“山寨貨”。原本就有設計功底的孟曉霞決定自己學習漢服設計,同時開始與設計師合作。 胡春青告訴記者,一套漢服在上市前的開發(fā)費用,少則七八千元,多則三五萬元不止,只要有一款成為爆款,很快就能將多款的開發(fā)成本收回,如果市場反應不佳,可能還要虧錢。此外,漢服的退貨率高也是企業(yè)的一個痛點。 隨著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高,漢服產業(yè)朝著規(guī)模化、精細化和時裝化的方向發(fā)展。 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