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下,貿易政策的風吹草動都會在各個產業(yè)激起千層浪,棉花產業(yè)也不例外。本次“對等關稅”行政令的頒布對整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yè)勢必產生沖擊,棉花市場是紡織品重要上游原料,受紡織產業(yè)鏈傳導影響,棉花產業(yè)從種植、生產,到貿易、消費,各個環(huán)節(jié)必然都將被卷入其中。
隨著“對等關稅”事件的進展以及各國的反饋,動蕩正在從劇烈轉向平緩,國內諸多金融機構開始從各個層面進行產業(yè)分析,棉花市場具備大宗商品的金融屬性,不少期貨機構研報不斷發(fā)布,總體來看,由于最近幾個月中國主動減少對美棉的進口,即使沒有美棉中國仍可以進口巴西棉、澳棉等,因此本次“對等關稅”以及中國的反制措施,均不會對我國棉花供應產生太大影響;但中國是美棉的主要出口市場,本次中國對美國產品加征34%的關稅,將進一步加大美棉銷售市場壓力。
國內供應穩(wěn)定 美棉銷售承壓 2025植棉減少
眾所周知,中國是棉花生產和消費大國,但每年仍需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來滿足國內龐大的紡織業(yè)需求。
中國每年棉花產量在600萬噸上下,消費量在700-800萬噸,因此每年棉花都存在100-200萬噸的缺口,缺口需要進口外棉來補充。
2023年中國進口棉來源國中美國占比達45%,202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主動減少對美棉的進口,最近幾個月我國進口美棉量下降明顯,因此即使沒有美棉中國仍可以進口巴西棉、澳棉等等,在此背景下,中國對美棉加征34%的關稅對我國棉花供應影響也不大。
同時,加大對國內棉花生產的支持力度,提高國內棉花的自給率,如推動新疆棉花產業(yè)的發(fā)展,提升棉花品質和產量,這些前期的努力都將對今年棉花市場的穩(wěn)定產生積極作用。
而從美國市場來看,中國是美棉的主要出口市場,2023年度美棉簽約出口市場中中國占比達40%,但是從2024年度以來由于中國市場主動減少對美棉的進口占比下降至7%,美棉出口壓力增加。本次中國對美國產品加征34%的關稅,將進一步加大美棉銷售市場壓力,利空美棉。
可以預見,未來美棉一定會出現出口受阻,銷量下滑的局面。而美棉出口面臨困境,美國國內棉農的收益也會受到影響,這將使得他們的種植意愿大幅下降。美國國家棉花總會(NCC)預計2025年美國棉花面積為960萬英畝,比2024年減少14.5%。棉農們在權衡種植收益與成本后,紛紛選擇減少棉花種植面積,轉種其他更具經濟效益或風險更低的農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短期帶來價格波動 長期影響全球布局
但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供應面影響不大不代表價格不會波動。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fā)全球棉花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進而將會導致棉花價格波動。當中國對美棉加征關稅后,美棉出口受阻,全球棉花市場供應相對寬松,價格有下行壓力。但另一方面,中國等國家為保障自身棉花供應,積極開拓其他進口渠道,又可能引發(fā)部分地區(qū)棉花價格的上漲。
對于中國國內棉花市場而言,價格波動增加了企業(yè)的經營風險。紡織企業(yè)難以準確預測原材料成本,在生產和定價決策上必定會變得更加謹慎。
而從更長的時間線去看,美國關稅政策打破了原有的全球棉花貿易格局,貿易流向發(fā)生明顯改變,對整個棉花市場的全球布局將會產生深遠影響。
當下,棉花產業(yè)相關各方需密切關注政策動態(tài),積極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市場環(huán)境,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